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当我渣了年代文男主后第21节(1 / 2)





  孙彩霞找了条板凳给她,自己站着示意手上的碗:“小乐妹子你先坐一下,等我把饭吃完,咱马上就走。”

  乐瑶摘下草帽扇着风点头:“你慢慢吃,不急这一时半刻的。”

  “话说,你是选择跟他们一块吃的吗?他们就给你做这样的饭?”

  孙彩霞喝了一大口稀饭,沉默一瞬,解释说:“既然都住到老乡家里了,如果不和他们一个锅上吃,以后相处起来会比较尴尬。”

  “自己开火很麻烦的,柴米油盐什么都要一个人来操持,多花钱不说,还容易惹人家白眼,不如一开始就一块吃,方便融入集体”

  “这饭,不光我自己吃,他们一家也吃,反正是早饭,不必吃多好,中午的干粮准备的是干的就行。”

  孙彩霞自己看得开,因为她原本在家里时早上基本也是这么吃的,只要午饭能吃饱了,早晚两顿随便能应付过去就可以。

  乐瑶笑了笑,好吧,人家自己都觉得正常,都不计较,那她又何必多事。

  孙彩霞几口喝完碗里剩下的稀饭,擦把嘴瞧着乐瑶的一身打扮稀奇:“你怎么穿成这样,不热吗?”

  “热啊。”乐瑶扯了扯衣领子,无奈道:“怎么不热,可是比起到时候下地干活被晒黑晒伤,我宁愿现在热一点。”

  孙彩霞听得一愣:“不至于吧?”

  她摸了摸自己比乐瑶本就黑上一层的手臂,觉得应该能抗得过,很不必将自个儿裹成粽子一样。

  乐瑶也不多劝,只说:“那你可以试一试。”

  孙彩霞犹豫着去放了碗,顺便把中午带的干粮拿过来装上,最后又看一眼乐瑶煞有其事的装扮,保险起见还是决定学一学她。

  如果到时真的很热,大不了她把外衫脱掉就是,但若是晒的受不了,她总不可能再回来专门跑一趟换衣裳吧。

  想也知道不可能。

  于是孙彩霞很快也换上长袖长裤,背上装着水壶和干粮的挎包,再用毛巾裹头,形象和乡下姑娘没差了。

  孙彩霞发觉这一点,走到乐瑶跟前转了个身,问她:“看起来是不是一下变成村姑了?”

  乐瑶摇摇头,“还是不一样的。”

  孙彩霞好奇问哪里不一样,乐瑶吐出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城里长大的女孩子,读过书上过学,眼界见识面不一样,和乡下淳朴没什么文化的姑娘看上去自然会有所不同。

  即使现下她们的穿着打扮差不多,明眼人也能一眼认出来的。

  孙彩霞不禁赞同道:“所以还是要多读点书,我来的时候把高中课本都带过来了,原本只是个念想,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

  乐瑶欣然点头:“到时候咱们可以一块学习。”

  正好给她自己找个名义上学习高中知识的渠道,等到两年后高考恢复,她就能光明正大地报名参加考试了。

  孙彩霞不知道乐瑶打的小算盘,听到她说可以和她作伴一起学习,自然高兴地应下来。

  随后,两人结伴出发,朝大队办公大院走去,路上遇见几个老知青,还有一些大队队员,基本都是和她们俩类似的打扮。

  孙彩霞察觉后顿时松了口气,庆幸道:“原来大家都这样,幸亏我听了你的话,不然就不合群了。”

  乐瑶嘴角抽了抽,心道比起到时会晒黑晒伤自己,原来你最在乎的是合不合群。

  办公大院里,队上很多人都已经到了,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着闲话,知青和本地老乡站的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新知青看到后均是愣了一愣,老知青们却都习以为常,到了后一点不奇怪地往知青那里聚集。

  王知青作为知青老大哥,见新知青差不多到齐了,连忙挥手召集他们过去。

  然后他看看捂得严严实实的乐瑶二人,再看看其他几个茫然无措啥准备也没做的新知青,给前者一个赞扬的眼神,对后者摇摇头说:“你们才来不知道情况,这次就算了,下回都要和乐同志、孙同志学习!”

  菜鸟们一脸懵逼,看到周围的人几乎都是这么做的,出于随大流的心态,立即说马上回去换。

  王知青摆了摆手,“来不及了,今天就先这样吧,也让你们亲身感受下再说。”

  新知青:“……”更想回去换了怎么破?

  可惜时间真的来不及了,因为大队长已经出来开始点名点人数了。

  依旧是大队长和大队会计站在前头的办公桌后,队员和知青们站在院里,听着上面念名儿,喊到谁,谁就上去。

  上去干嘛?上去在本子上自己的名字后画勾签到,然后领取自己今天分到的生产任务和农具。

  按照老规矩,先是队员们,而后才轮到知青。

  乐瑶他们排在老知青后面,相当于是最后几个,等她拿到对应的劳动任务和工具时,其他人基本都已经离开上工去了。

  知青们比较抱团,都还在那儿等着一块下地干活。

  乐瑶和孙彩霞分到的是锄草,回来一对发现女知青基本都是这活计,所以她们拿到手的工具是锄头。

  而男知青分的是翻地,他们手里拿的是铁锨,干起来比女知青的活儿累多了。

  王知青对此毫无意外,招招手:“来来来,咱再分下组,到时候女同志在前面锄草,男同志跟着后头翻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然而之前的老知青一般都分好组固定好有默契了,他们也不愿意和什么都不懂的新知青菜鸟搭上浪费时间。

  所以到最后,需要王知青协调着分组的也就只有几个新人。

  新知青三男两女,搭成两组,剩下一个因祸得福,幸运地和另一个落单的老知青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