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八十九章 潘浚(2 / 2)

与此同时,刘燕眼神示意帐内亲兵,亲兵会意,引了青年来到座位上坐下,并为其倒酒。

青年似也是久经阵仗之人,也不露怯。先痛饮了一杯酒水,驱散了寒冷。这才笑着拱手对道:“在下乃武陵人,姓潘浚。也曾为刘公帐下之臣,与小刘公您也算是旧德。”

顿了顿,潘浚说道:“这一次来见小刘公,乃是为小刘公画下一计。”

这名字听着有些耳熟,刘燕心里边捏起了下巴,苦苦思索了一阵。便想起了这人是谁了。

这人乃是孙吴大臣,学的是儒学,但能领兵平叛,建功立业,封侯拜将。入得朝堂,也是一尊大神,为人正直,是史书列传的人物。

不过与蜀汉大臣的知名度相比,孙吴大臣就要逊色一些了,所以刘燕才花了时间才想起有这么个人。

当然,这个人的生平也就历历在脑了。此人虽然后来为孙吴大臣,但是早期为刘表麾下小官。

后来归属刘备,成了荆州从事(也就是州刺史重要幕僚)。后来刘备入蜀,他就成了关羽的部下。

吕蒙白衣渡江,糜芳,潘士仁借开城投降,于是江陵,公安重城都落入了吕蒙手中,关羽当时在前线与曹军厮杀,后路被抄,便率兵来战,结果已经不需要多说了,父子丢了脑袋。

还连累了许多忠臣义士一起赴死。

在这一战中,糜芳,潘士仁二人乃是投降之叛臣,在历史上留下了污秽骂名。潘浚则是没有什么污点,他身为刺史重要幕僚,但却没有太大的领兵权利。

潘士仁开城投降,等他意识到的时候,吕蒙大军已经入城了。后来,孙权到达了江陵,与他一样的关羽旧部,全部都去见孙权。

他则是称病不往,后来孙权亲自上门求见,潘浚这才投入了孙权麾下。这一点与文聘哭泣,黄权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关闭城门不投降刘备如出一辙。

乃是忠义之举,天下一善。

不过潘浚后来却建计,帮着孙权讨灭了想要割据武陵郡,归附刘备的一个蜀汉忠臣,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污点。

可能从侧面表明,潘浚的忠义之举,只是政治作秀。当然,这是史书记载,这人到底是忠义之人,还是个政治作秀的圆滑之人,刘燕并不好多做评价。

顺便一提,此人乃是后来的蜀相蒋琬的表弟。

不过总的来说,此人后来贵为孙吴大臣,既有军功,又为官刚正,封侯,足见能耐。目前刘燕麾下文武少。

如果此人诚心投奔,那么刘燕也不介意笑纳了。

只是此人来意到底是歹意还是善念?

至于此人自称是曾经刘表麾下臣,刘燕听了只当是一阵风,笑笑就算了。是黑是白,还得斟酌。

刘燕抬起头来肆无忌惮的打量着潘浚,眸光充满了侵略性,仿佛是要把潘浚给剥光了研究一般。

这眸光太是赤锐,让潘璋好不自在。这对潘璋来说是十分奇特的经历,他家世名门,曾拜大儒宋忠为师,学的一身韬略。

所交之人,皆是名士豪俊。早就历练出了一身胆魄,被人看着就觉得不自在真是少见。

不过潘浚一想此在座之人乃是一年多时间便平定了三郡,创立下了偌大基业,扛起了刘表大旗的男人。

骁勇善战,宽厚待人。

此男人的好名声可是如雷贯耳。想想,潘浚便有些坦然了。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势,此非常之人,我在他面前有这种反应,似乎也算合情合理。

毕竟古来霸王,有英雄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