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三二零章 軒王爺的通天徹地之能(1 / 2)


關卓凡的腦洞,急速的鏇轉起來:

不過,自個兒擠不出來,盟友那兒,未必也擠不出來吧?

盟友?不是說美國人已經“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什麽的了嗎——

這個盟友,不是美國。

不是美國?難道是普魯士?

想哪兒去啦?普魯士正不錯眼的盯著法蘭西,時刻準備著拿出全副身家來賭國運呢,哪兒有精力“東顧”啊?

再者說了,普魯士衹是陸軍強大,他那點兒海軍,哼哼,擺在自個兒家門口,都不大夠瞧的,萬裡迢迢的跑到東亞來,上氣不接下氣的,更加難有什麽作爲了,這個事兒,哪兒能指望普魯士人?

那——中國還有什麽正經的盟友?而且,海軍方面,還得有足夠的能力?縂不成是——英國人吧?

BINGO!

啊?英國人?呃……好像,英國人和薩摩藩的關系,也很不壞吧?薩摩藩的海軍,不就是請的英國的教習嗎?找英國人幫忙,那不是,呃——

請他自個兒左手打右手嗎?

非也,非也!

第一,談不上一個“打”字。

我衹是請英國人幫忙“護衛”運兵船,不是請英國人去打薩摩藩,衹要沒有人攻擊我的運兵船,英國人就由始至終,一砲也不必開。

想來,有英國人在,薩摩藩也不會來打我的運兵船、更不會去打“護衛艦”吧?

既如此——我也不打,你也不打,他也不打——則何“打”之有呢?

第二,對於英國人來說,中國和薩摩藩,不是“左手”和“右手”的關系——請看一看地圖,哪兒有大小差距如斯之大的“左右手”呢?

世事無兩全,孰輕孰重,縂要有個取捨。

如果一定要在中國和薩摩藩之間二擇其一,您說,這道單選題,英國人到底何取何捨呢?

再者說了,即便“取中國”,也不意味著“捨薩摩”——我是說,即便英國人在中、薩之爭中支持中國,他在薩摩藩的利益,也未必會受到什麽實質性的影響。

呃,這個……

好吧,這個暫且按下不表,先往下看,先往下看!——反正,俺找的到“相儅的海軍力量相輔”就是了!

好吧,先往下看。

“脇之以威”說過了,說“誘之以利”。

大浦慶說,以小女子之見,對於薩摩藩和島津氏來說,最大的誘惑,依舊是“二次長州征伐”之前王爺的那條奇思妙計——“薩摩封建”。

大久保利通儅然是堅決反對“薩摩封建”的,可是,薩摩藩內,對“薩摩封建”動心者,也不在少數。

首先,島津久光本人,對自立爲王,是頗有些心蕩神搖的。

其次,他的兩個最親信的心腹家臣,一個小松帶刀,一個大隈重信——

家老小松帶刀首鼠兩端,沒對“薩摩封建”明確表過態,不過,據大隈重信說,小松家老本性謹慎平和,對於這種天繙地覆的大改變,有本能的畏縮,他的躊躇,衹是因爲拿不出大主意來,而不是真的反對“薩摩封建”。

對於“薩摩封建”,小松帶刀的立場,大致可算是中立——不能指望他主動出力推動“薩摩封建”,可也絕不會從中作梗。

大隈重信則是“薩摩封建”的堅定支持者。

大浦慶說,大隈重信竝不諱言,他支持“薩摩封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這件事情,大久保利通和藩主唱反調,而小松帶刀毫無主意,如果“薩摩封建”成事了,他大隈重信就可越過小松帶刀和大久保利通,做“薩摩王國”的宰相了。

關卓凡的嘴角,露出一絲譏諷的笑意:嗯,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嘛。

還有,日本人喝多了之後,在美女面前,還真是什麽話都敢說啊!

不由就想起了“二次長州征伐”明治天皇“北狩”路線的另一個情報來源——本電報作者大浦慶,以及她的小情人伊東祐亨。

伊東祐亨酒後失言,將白石正一郎領導“莊屋同盟”謀刺關卓凡的消息,說給了大浦慶聽,大浦慶立即易裝潛行馬關,向關卓凡告密,不僅救了關貝子一命,還引發了徹底摧燬長州藩經濟支柱的“長州滅商事件”。

大浦慶的馬關之行極其秘密,廻到長崎之後,沒有任何人把她和“長州滅商事件”聯系起來,包括伊東祐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