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章读书材料

第71章读书材料

可是赫连城根本就没有搭理赫连静宸的走狗,继续驾着马带着古月往城外走。

到了城外,灾民们也没有追出来了,大概也是没有力气在追了。不过城外倒是有一行人在等着着赫连城。

看见赫连城驾着马从城门内出来,为首的穿着官服的那位立马从马车里下来,恭敬地站在大路边上,等赫连城行至他面前,马上跪了下来,“下官李书才拜见王爷,下官不知道王爷今天到,有失远迎,实在是有罪。”

赫连城还没说话呢,后面一道尖锐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你这怎么当官的?明知道我们今天过来,竟然现在才出现!咱家一定要告诉皇上!你根本就不把圣旨放在眼里!”

李书才这才注意到赫连城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公公,听到公公这重话,汗一下子就下来了,白白胖胖的脸上流下了豆大的汗珠。

其实这也不怪李书才,他是接到圣旨说是皇上派了二王爷过来处理这些乱民,但是他又接到消息说二王爷一行人因为什么事情在路上耽搁了,按照计算本该是两三日后才到的,万万没想到赫连城嫌之前耽误的时间太久了,这几天快马加鞭,竟然提早到了。

“下官该死,下官该死!”李书才立刻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

看见李书才恭敬的态度,王金水也就是随行太监的脸色好了不少,这段时间他受了不少气。

本来皇上派他跟着来是为了监视二王爷的,他知道皇上对这个小叔叔一直有些顾忌,甚至可以说是忌惮,若是他这次出来抓住了二王爷的什么把柄,能为皇上分忧,那他以后的日子可谓是平步青云了,所以他在皇上面前拍着胸脯告诉皇上,自己一定会好好完成任务的。

他本以为自己这次出来是来享福的,毕竟他是皇上身边的人,任何人包括赫连城应该都要给他几分薄面,甚至应该是一切以他为主的。可是万万没想到,他在这次的队伍中,就像是一个摆设一样,根本没有人会听他的话,也没有人搭理他,他就像是一个跳梁小丑,被所有人选择性忽视了。更重要的是,他根本不敢反抗,所有人都是赫连城底下的,要是他有一点小动作,王金水有理由相信,自己会直接被二王爷处理掉的。

所以在看见李书才这么害怕自己说的话时,王金水的自尊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知道错了就好,还不快……”准备准备给本官洗尘?王金水得意洋洋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赫连城打断了。

“你身为朝廷命官,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府邸,而是跑到了城外?”赫连城看着底下的李书才,打断了他还在磕头的行为。

李书才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狼狈,“此时说来话长,王爷,要不下官先带您去安顿下来再说吧。”

赫连城本来是想继续追问的,可是瞥见边上古月有些疲惫的小脸,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李书才将赫连城一行人带到了城外一个别院里,别院看着挺普通,进去了之后倒是别有洞天,很大,至少他手下的这些兵们是不用担心没地方住了。

赫连城别有意味的看了李书才一眼,李书才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这地方是他往年用来避暑的别院,只是如今城里的府邸已经被乱民占领了,他只能带着手底下的人退来了这里,要不是实在没地方去了,他也不愿意带赫连城来这边的。

李书才安排手底下的人将赫连城的兵还有那难伺候的王公公带去休息了之后,就准备亲自带着赫连城去房间,却被赫连城阻止了。

赫连城扭头对有些倦意的古月说:“让人带你先去休息。”李书才摸不清古月的身份,只以为是赫连城带来的侍妾,赶紧点头:“对对对,来人啊,赶紧带这位。姑娘去休息。”

“不用,我想在这里等你。”古月摇了摇头,看着赫连城。

“这……”李书才显然没想到古月会反驳赫连城的话,有些为难的看着赫连城,就担心这传言中脾气不好的二王爷会发脾气,然后迁怒于他。可是让李书才更吃惊的是,二王爷竟然点了点头,“那就算了,等我一会儿,还有,这位是本王的王妃,不是什么姑娘。”

前面那句话显然是对古月说的,后面则是对李书才说的。李书才心里一惊,简直欲哭无泪,自己今天也太倒霉了,刚刚王爷话里的意思,显然是对自己之前对王妃的称呼不满意,所以刻意纠正了他,可是他哪儿知道王妃竟然也会跟着王爷来这一团糟的地方啊!

“王妃恕罪!小人不知……”

“没关系没关系。”古月倒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她也不明白赫连城抽什么风,还要纠正起别人的称呼了,别人喊她姑娘她倒是更开心呢,显得年轻,喊王妃的话,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本王问你,为何你不在自己的府邸好好待着,要跑到这城外来?”

“因为……”李书才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不过还是很快就将实情说了出来,“因为下官的府邸……被流民占了。”李书才的脸上闪过一丝难堪和羞愧,毕竟身为朝廷命官,府邸却被人占领了,这件事说出来都够他掉一百次脑袋的了。

说来这李书才也是可怜,他本是本地商贾巨头的儿子,按道理来说就算吃吃祖上的老本就够他潇潇洒洒地过完这辈子了。可是李书才的父亲偏偏不甘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当一个商人。

在这个年代,商人虽然富可敌国,但地位低下,士农工商,自古也是商人排在最后,足以见得地位高低,所以李书才的父亲在李书才还小的时候就将自己儿子当秀才养,不仅花重金请来了老师,更是亲自监督儿子的课业,严格要求他,连名字都可以看出来老父亲对李书才的寄托和期望。

可偏偏李书才不是读书的这块料,无论他怎么努力,那些课本上的文字就像是天书一般,一个个拆开他还能认得,可合在一起,他就无论如何也记不得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