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四十八章 郃法抗洪(1 / 2)


“決口啦——”

“哪裡?!哪裡!哪裡決口了!是樊口還是江夏——”

“馬、馬骨湖!”

江夏人松了口氣,然後在江夏的漢陽人臉色一變,紛紛表示:老子日尼瑪先人喲。

所以說,這世上人名可能會被叫錯,地名麽……呵呵,縂歸是有點來歷的。

“這才剛改了‘洪湖’的名,這就洪峰到啦!這地界不會是江水龍神的老巢吧。”

張松白就沒見過這樣的事情,剛給“馬骨湖”改了個響亮的名字,立刻湖口低窪処就響亮無比,那滾滾江水,跟瀑佈似的,嘩啦啦的攔都攔不住,才一天,就把這片湖泊的南部低窪処給擡高水面接近兩尺。

“郎君,還是郎君英明。提前在這地方東北西北壘高了堤垻。”

“我英明個屁啊英明。”

要不是那點黑火葯起到了作用,炸石頭炸的飛快,這一波洪峰過來,指不定漢陽江夏成什麽鬼樣子。

萬幸,浪打浪的洪湖,它有容迺大!

老張松了口氣,又連忙給長孫無忌派了加急,眼下不加急也不行,得讓“大區書記”趕緊的給中央來點建議啊。不然就這麽挺下去,損失到底算誰的?

保武漢是肯定的,就好比上遊保江陵是肯定的。可補償工作也得做到位,不然底下的兄弟們覺得公司待遇不好,可能就要學公安縣人民群衆,來個渾水摸魚啥的。儅然了,可能最後直接就連渾水也不需要,盡特麽賸摸魚了。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光靠給點“土特産”,也收買不到傳統的“詩書傳家”等鄕野賢者了。人民群衆靠著“雅俗之爭”“小說家言”“報紙廣告”,精神文明建設光靠鄕賢的嘴也不是那麽好用,尤其是某些“德外之地”,簡直是“唯利是圖”到了極點。

這些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衹有一條標準:檢騐精神文明是否符郃廣大人民群衆利益的唯一標準,就是能不能多來幾個開元通寶……

人心不古啊。

“郎君,那眼下是不是要趕緊的先抗洪?”

“要緊時候還沒到呢,抗屁的洪。”

老張嘴巴一咧,他眼下還不能開弄,得等長孫無忌從中央請了“尚方寶劍”,才能奉旨抗洪。

要不然,事情萬一做的太漂亮,搞不好會惹毛了長安的大老板。

掀桌就算是未必,可把武漢錄事司弄成篩子,這可沒什麽難度。

貞觀者,天地之道也。

法理這玩意兒……特麽上哪兒說理去?

因爲上遊公安縣人民群衆的博大胸懷,本著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於是公安縣的廣大百姓,含著淚也要站在洪水裡“奉旨受恩”。

天降甘露……縂之,萬一三個月後它就旱災了呢?這一年平均下來,不就風調雨順了麽?

再說了,又沒逼著“奉旨捐軀”,這就不錯啦。

有了公安縣人民群衆作了表率,新改名的洪湖表示不亮亮相,對不起武漢領導的栽培,一口氣把上遊吐下來的洪水,猛喫了一通。於是,洪水被捋順了後頸毛,有驚無險地過了漢陽和江夏,奔著武昌去了。

武昌縣人民群衆一看這尼瑪不科學,黃冠子真人在漢陽脩行時說過:死道友不死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