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67节(1 / 2)





  由此可见,人李小先是真心实意想帮助他进步,不惜出借自己的文坛巨佬亲爹!

  他怎么可以把人想得那么坏呢!

  就这样,双方都怀揣着一丝丝羞惭,顺顺当当地完成了文哥儿与李东阳之间的第一次文章交接工作。

  李兆先走后,文哥儿立刻兴致勃勃地看起了李东阳的点评来。

  他瞧见夸的就直乐。

  瞧见提建议的皱着眉想上半天,琢磨着该怎么改进。

  越看越觉得大佬不愧是大佬,随便指点几句都很有道理的样子。

  李兆先还说,李东阳迫不及待等着看他下一篇文章!

  李大佬,人真好!

  一看就特别会鼓励人!

  文哥儿偷偷得意了半天,开心到不行。

  文哥儿不知晓的是,就在李兆先出门给他送文章那会儿,李东阳就着桌上的白纸提笔默写起来。

  ……默写的正是文哥儿那篇身份漏洞多如筛子的处女作。

  作者有话说:

  叮!你的前辈李东阳对你的文章使用了“过目不忘”技能

  想不到吧.jpg

  文哥儿:??????

  *

  更新!粗长!

  *

  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在隔壁《开局继承博物馆》已经水过,哦不,写过,古代文人的社交任务老重了!李白杜甫都不能幸免!

  2研究了一下李大佬他们的生平,总有半截不太如意,他和谢迁他们几个内阁成员集体用辞职来对抗宦官当权,结果皇帝直接批了谢迁他们的辞职,只留下李东阳。自那以后他地位就尴尬了,一直在挨骂,偏偏先后辞了十几次职也没被批准。

  ……这事儿也不知道是辞职成功的不开心,还是没辞职成功的不开心……

  据说他病终前得知师弟杨一清能给他争取来“文正”的谥号,特别高兴,最后也算是开开心心地走了(?

  第57章

  李东阳会默这篇文章自然是有用处的。

  放假的日子除了给亲朋好友写信,别的安排当然也少不了,李东阳作为一个聚会爱好者,同僚的宴饮他爱去门生的邀请他爱去年轻人的聚会他也爱去。

  据八卦记载年轻的王阳明第一次科举失利,亲朋好友就组了个局安慰他。

  当时已经成为阁老兼文坛盟主的李东阳也作为王阳明他爹的同僚来参加聚会并且笑着招呼王阳明说:“你爹是状元,你肯定也是状元之才!今年没中不要紧,下次一定中。来我们写个《来科状元赋》提前庆祝一下。”

  ……王阳明就真的写了。

  可能是因为这个黑历史太惨不忍睹,王阳明都没把底稿留下来!

  所以说李东阳就是这么爱热闹。

  今儿得了这样的新乐子,李东阳优哉游哉地揣着文章来到早就约定好的同好聚会上。

  既然是同好聚会,那就不讲官位高低,甚至不讲有没有功名在身只要聊得来或者有人作为推荐人带过来就可以参加。

  京城之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供他们雅聚。

  李东阳来到聚会地点时人已经来了不少他与几个认识的人笑着点头致意瞧见座中还有个熟悉的身影当即走过去坐到对方旁边打招呼:“守溪,近来都没见你出来啊可是闭门写了什么好文章?”

  这位被李东阳唤作“守溪”的也是与他们一同编纂《宪宗实录》的同僚名叫王鏊。

  王鏊摇着头道:“好文章哪有那么容易得?”

  王鏊也是少年成名的人他少年时在国子监读书,每次写成文章所有同窗争相传阅。到后来开始考科举,那更是直接拿下乡试、会试第一。

  要不是殿试只得了探花,那就是三元及第了!

  当然,这个“只得了探花”也是相对于他自己的水平而言,实际上那也是全国第三的存在了!

  王鏊行文雅正,是文人之中少有的不好偏好奇的人,写起议论文来更是堪称当世一绝。

  即便如今已经不是在国子监了,像李东阳这样的热情同僚还是时常会向他讨要文章来传读。

  李东阳听王鏊说没新作,也不失望。他笑了笑,说道:“你这王家前辈没文章,我这却是有篇王家后辈的文章,你要不要看上一看,猜猜这王家后辈是谁?”他说着还从袖里掏出带过来的文稿递给王鏊。

  王鏊顿时来了兴趣,接过那篇“王家后辈”的文章看了起来。

  要说文哥儿这篇文章写得多高妙,那肯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