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民国有点田_90





  “裁缝、要求手艺好、人品端正……”

  看到前面几个字,好些人就一脸失望的调头走开了。

  这种要有手艺的事儿,一般人上不了。

  阮会珍看着一群人过来,又一群人走开,心里落差有些大.这么多人,总不能一个都不符合吧。想了想,她又在纸上写下几行字。“若是从业时间超过十年,包吃住。伙食一荤两素。”

  别人一看包吃住几个字,眼里已经开始眼热了。可是看了一会儿,还是摇头叹息的走开了。

  待遇再好,自己做不了,也是白搭啊。哎,还是找个苦力活做做更加踏实。

  一直等了小半天了,都没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人。

  阮会珍心里也开始郁闷了。暗道自己真是没考虑周到。这些有手艺的人,再怎么样也不会挨饿啊。有这手艺,在家乡开个裁缝铺子,也能吃饱穿暖了。

  再看看这附近找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啊。男人做苦力,女人跟着后面挨饿。

  看着别人招工摊子上面红红火火的,自己这边冷冷清清的,阮会珍也不想在这受冻,干脆在纸上留下了旅馆的名字,然后背着包走开了。

  反正这次来上海除了招人,同时也是为了看看上海的服装市场,顺便弄点款式回去的。现在招不到人,干脆先去看看服装市场算了。为了节省脚力,她干脆包了一辆黄包车。

  车夫听说让他拉着跑遍全上海,顿时满脸欢喜,“我这脚力可是最好的,跑的又快又稳。”他琢磨着待会让人带口信给自家婆娘,让她给自己准备点吃的送过来,免得耽误了工作让客人不满。

  阮会珍连续看了几家店铺。

  这时候女人中意的还是旗袍。除了旗袍之外,也有定做洋装的。不过有钱人还是买旗袍的比较多。上海这里的服装款式也很多,洋装多是国外传回来的款式。然后经过本国的裁缝自己改造,做成了适合国内女性穿的款式了。

  连续考察了几家店子,阮会珍发现这里的店子生意都还不错。毕竟上海有钱人还是很多的,而她们定做衣服也都舍得给价钱,所以这些店子的大师傅生活都不愁。想挖墙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而且还容易得罪人。阮会珍当即把念头扼杀在摇篮中。

  不过好在也有收获。这次考察下来,旗袍的生意还是不能做了。旗袍这种衣服因为要尺寸相当合适,才能穿出美感来。所以要求很高,产量低。这种不大适合她的服装厂。而且旗袍的料子多是绸缎,这种布料太贵,成本高,做出来的成衣价格也会更高,想卖出去可是一件难事。所以她决定把服装市场地位在中等收入的人群。

  这一类型的人如今也不少,收入不算太高,但是足够养家糊口,偶尔有些闲钱买鞋衣服什么的。如果她的价钱低,款式新颖,很能吸引这样的人群购买。

  而且服装厂就和她之前的吉祥醋厂一样,都算是走在前列的,所以这块的市场可以说是空白的。随时可以去占领的。

  考察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了。阮会珍心情也好了起来,打算这两天再多转转,弄一些洋装的图纸回来是最好的。她相信只要有了这些图纸做参考,然后她再提一些新颖的点子,江南制衣厂绝对不愁销路。

  回到旅馆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见到阮会珍回来,前台管事的立马跑过来,“阮总,你可回来了,之前有几个人过来问工作的事儿,”

  小老头有些着急道。阮会珍招人的事儿他是知道的,见阮会珍不在,人家又找上门来了,担心给错过了。

  阮会珍一听还真有人来应聘,心里一喜,“咱哪儿呢?”

  “回去了,这天寒地冻的,人家也等不了。说是不放心家里。”

  管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我让他们留了地址了,你要是着急,明天就找过去。”

  阮会珍接过地址,看了看,是在上海的一个棚屋区。

  “那人带着几个人来呢,应该是从外地来的。哎,这世道啊,还让不让人活了。”

  “过阵子会好起来的。”阮会珍安慰道。不过她心里也清楚,情况还会继续糟糕下去,即便中间几年会缓和一些,但是一旦爆发战争,老百姓还有吃不完的苦头啊。

  拿了地址,阮会珍就直接回了房间里去了。

  今天这走了一遭,她已经买了一些衣服样纸回来了。都是一些国内的裁缝自己修改过的,有些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款式。

  有了这些样纸,服装厂前期的成衣就没问题了。

  现在还得看看能不能招到有手艺的工人。

  虽然她做的服装是讲究数量的,但是质量也不能太差了,至少做工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