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2章(1 / 2)





  “大人。”安若晨终于开口,“南秦皇帝活着,他定会讨伐辉王。南秦欲与大萧结盟侵占东凌这事,已然被看穿了。辉王在平南郡布下了许多细作,在龙将军军中也有,大萧朝中若是无人接应,怎能办到?这些勾当,在茂郡定也一样。南秦皇要追究,我们大萧朝廷要不要严查?而这些事情,那些逆臣贼子布局之时就想好了后路,安排好了替死鬼。若事情顺利,抬你上位,你心中感恩,必会忠心耿耿。于是他们在边境之地有自己的势力人脉,日后想做什么都方便。若是事情不顺利,阴谋败露,便需要有人顶罪。大人手中须得有过硬的证据,一来证明自己并非主谋,二来确保他们有所忌禅,不敢轻易对大人下手。”

  安若晨顿了顿,问崔浩:“大人手上有证据吗?”

  崔浩沉默。

  安若晨笑了笑:“大人不必告诉我,自己心里有数有所安排便好。他们的手段无非就是嫁祸和灭口罢了。你若手里有筹码,他们自然不敢让大人背罪,不然一旦大人受审,他们反会被指证。也不敢随便将大人灭口,因为大人若死了,会有人揭穿告发他们。我呢,就不凑热闹了,知道了太多秘密也不是什么好事,我也怕被人灭口呢。”

  崔浩问道:“你不需要证据,那你想要什么?”

  “我想让大人照应我。将军在前线如何,我是顾不上的,他离我甚远,自然也顾不上我。我这人质若是要被处置了,或是将军要被处置了,还望大人及时递个消息,让我能有所准备。梁大人的被劫持可以是假的,我的自然也可以。大人手下留情,留我一命,我定会回报的。”

  崔浩道:“我从未与你说过梁大人的被劫持是假的,也从未说过史太守失职诸事是被陷害的,我也从未与任何人有过任何承诺协议。”

  安若晨眨眨眼睛,道:“没错,崔大人与我不熟,都没说过几句话。所有的事都是我自己猜测推断,与大人无关。梁大人被劫持一事,将军与我分析过。若梁大人与辉王勾结在一起,目标是拿下东凌,那么南秦往大萧派了细作,自然也会往东凌派细作,梁大人也一样。”

  崔浩忍不住问:“为何?”

  “合作与牵制是绑在一起的,没有细作耳目,何来牵制?没有牵制,何来信任?”

  确是这道理。崔浩听明白了,心里却是颇不痛快,这问题问得,显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商贾之女。

  安若晨继续道:“东凌使节团来了八人,这其中定是有梁大人派去的细作,不然计划不可能得逞。八个人人数不少,不可能让他们绑架他们就绑架,让他们消失他们就消失。要让八个人都听话,只有一个可能。”

  崔浩暗暗心惊,这个他们居然都猜到了。

  “除了细作之外,其他人都死了。”安若晨看着崔浩的表情,知道将军推测的都是对的。“不然八个人带着一个人质,如何隐匿行踪?吃住行样样显眼,不可能没有线索。将军查不到,故而有此推断。由细作下手,杀人灭口,嫁祸栽赃,梁大人留书一封,与那细作藏身通城。数个大活人不好隐匿行踪,尸体却是可以的。”

  崔浩颇不自在地换了个坐姿,道:“这么大的事,夫人说得挺轻巧的,我却是不敢想。斩杀来使,这责任可不小,我是未曾听说有这事。”

  “也就是将军奉命去了十里坡,不然这会儿,尸体该是已经查出来了。鲁大人着急忙慌地对东凌三千将士痛下杀手,也有这个目的,就是把将军赶紧赶走,莫让他于城中查案。”安若晨也换了个坐姿,继续道:“其实我已知道线索,明白查探的方向,我要是愿意,也是可以查出来的。梁大人被劫持当天,行馆管事称使节有马车出门,他未多想。使节的马车多么显然,很容易找到。所以当天找到了马车,可是车上没人,也没有线索痕迹,没人看到可疑状况,未听到有人呼救,未见八人踪迹。大人装模做样派人在发现马车的那数条街范围严查,又排查了那处通往各城门的方向,结果什么都没有。将军当时很是懊恼,怎么会什么都没有。马车踪迹这么显眼,八人同时消失也不可能。”

  “夫人颇会讲故事。”

  “我是故意要与大人显摆的。因为这线索,是我给了将军提醒。什么都查不到,是因为原本就什么都没有。那马车就是辆空马车,是故意误导将军,也让大人有理由将所有人手调开,好让梁大人和细作行事。将军对梁大人怀疑,所以没被绑架一事拉着跑。他推断使节已死。行馆没有血迹,没有格斗痕迹,是因为用毒。当所有人团团转在外奔走查找被劫持的梁大人行踪时,其实他们和尸体还在行馆,只是换了个房间。大人当时装得惊惶无助的模样,事事拉着将军做主,其实不过是想干扰将军。大人也确是得逞了,待将军抽得空来想通整件事,行馆里已经人去楼空。”

  安若晨说到这儿,缓了口气,喝了几口水。崔浩注意到她似无意识地抚了抚小腹。

  安若晨靠向椅背,继续道:“梁大人忙着藏身,后继的收尾打扫安排定是大人你办的,杀害来使是大罪,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也不能走泄了风声破坏计划,所以定是大人的心腹亲自收拾,行动会是在夜里,六七具尸体可不少,埋在城里风险太大,最好是出城。所以夜里,马车,崔大人的心腹,对了,将军还说,不想让别人盘问查探,又能于夜里合理出城的,有倒夜香恭桶车。那些马车,人人都会躲得远远的,没人会查。”

  崔浩背脊一凉,这时候才意识到当时的状况是多么凶险,真的只差一步就会被查出来。幸好鲁大人在石灵崖及时处置,逼走了龙将军。

  “大人你瞧,将军是不是留下挺多线索的,不过请大人放心,我不会往下查的,我势单力薄,可不想被灭口。我给自己留了个重要筹码,是个人证,他可以证明梁大人才是所有事情的主使。大人若是不想在最坏的结局里成为替死鬼,便留我一命。我活着,便能让那人证出来帮大人解围。大人做过的所有坏事,都说是梁大人官大一级,逼迫于你,这理由虽不太好,但好歹罪责能减轻许多。”

  崔浩沉默一会,问:“什么人证?”

  安若晨笑道:“我若是告诉了大人,岂不是没筹码了。大人不必费心问,我不会说的。我的条件多简单,于大人而言毫无风险。只要事先提早告诉我消息,让我有所应对就好。一点都不难,是不是?”

  崔浩道:“你告诉我人证是谁,我得辩实真假,若你说的是真的,我便照应你。”

  安若晨收起了笑脸,盯着崔浩半晌,说道:“将军总说我妇人之见,看来确是如此。我真是天真,以为能与大人好好合作。大人既是没甚诚意,那便算了吧。大人随时听令来对付我便是,我若有什么好歹,定也不会让大人好过的。大人请回吧,不送。”

  安若晨说完便起身,竟要走了。崔浩一愣,万没想到安若晨说翻脸就翻脸,他下意识站起,唤道:“夫人。”

  安若晨已走到门口,闻言转身道:“各种利害关系我已与大人说得明明白白,大人自己掂量吧。”

  安若晨走了,崔浩立在原地,寻思良久,回到了衙府前院衙堂。

  崔浩找了当初善后的心腹细问,处置尸体之时,可被什么人看到?使节团那段时日进出,与什么人走得近,可会泄露消息?心腹一一答了,未琢磨出什么可疑的地方。

  崔浩突然灵光一现,问道:“那七个人,确实全死了吗?”万一有人根本没喝酒,但见得情形不对,也倒地诈死,之后再寻机逃走呢。也许安若晨说了大半的真话,她根本就已经查到了,不然怎会连细节都推测准确。她手上的人证,也许是使节之一。

  这想法太过荒谬,但南秦皇帝都能死而复生,谁能肯定哪儿不出差错呢。崔浩想起安若晨侃侃而谈的淡定模样,心里更不安了。无论是有人发现也好,有人未死也罢,总归会有痕迹的。

  崔浩忙让心腹去检查检查埋尸处。心腹去了,当晚回来报,没有异样,七具尸体都在,没人死而复生,也没人挖过坟。

  当晚安若晨也收到宗泽清派人来报的信,他的手下跟踪追查到埋尸处了。崔浩果然让人去查看。七具尸体,表示有一个细作,排查出来的身份,是使团里的一个叫蒙吉的书吏。

  安若晨舒了口气,将军的推断没错,她如今也找到证据了。下一步,就看崔浩会不会继续上勾。

  崔浩当晚写了封信,信上说从安若晨那处套到了重要情报,希望能与大人见一面。第二日一早,他去了美膳酒楼,将信塞进后院小门旁的一块青砖背后。

  ☆、第196章

  第196章

  崔浩用过午饭,靠在软榻上稍事休息,犹豫着是不是不等晚上了,冒个险现在就去看看青砖后头有没有回信。这时候门外有人唤道:“大人,大人在美膳酒楼订的酒菜送来了。”

  崔浩一怔,猛地翻身坐起。“进来。”

  门被推开,一个衙差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有一小壶酒,还有一个食盒。那衙差将东西放在桌上,转身去关了屋门。

  崔浩刚要问美膳酒楼的人呢,见得那衙差的动作,顿时闭了嘴。崔浩走到桌边食盒打开看了看,一盘烧鸡一盘炒笋,都是极简单的菜式,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里面没有信,而这衙差关了门后站回桌边,一副等候嘱咐的模样。

  崔浩当然认得这衙差,他叫郑恒,管着衙府前院的杂役事项,人员出入、文书往来递送等,是个机灵人,嘴甜又勤快,很有人缘。崔浩在郡府当差九年,对这里上上下下的人手再熟悉不过。他想了想,若是没记错的话,郑恒在这儿也有三四年了。

  此时郑恒拿出一串打着个如意结的竹片挂饰放在桌上,对崔浩笑道:“大人,酒楼那头让我问你,安姑娘与你说了什么事。”

  崔浩是有些意外的,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想起了安若晨那句话——没有牵制,哪有信任。梁大人能找上自己,自然也能找上别人,或者,安插|进别人。越是不起眼的小卒越容易暗地里观察到一切。

  崔浩不由得暗暗庆幸自己送出了那封信,不然他几番与安若晨谈话,该会让梁德浩起疑了。

  崔浩道:“有重要事情,我需得与大人当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