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章 清河县(2 / 2)


可是毕竟孙嫂只有一个人,同时开店还带孩子还是比较难的,于是孙嫂就雇了同村的张嫂和李嫂,就是之前在杨萧面前出现的那两个年龄稍长的女子。

她们每天都在饭点的时候过来帮衬一把,这才勉强维持现在的生活。

这些事情杨萧也都是从张嫂和李嫂口中听说的,心中不免有些心疼孙嫂,要知道如果在现代,她这个年纪正是享受生活的时候。

可是在大唐,她却只可以这样的活着。

……

又过了两天,杨萧已经可以下地走动,这些日子可是给杨萧憋坏了,虽然这种水来张口饭来伸手的日子还算惬意。

但一直住在那个只有一扇小窗的小木屋中,也的确够憋得慌的。

推开木门,杨萧第一次踏入大唐的土地,也算是第一次领略大唐的风光。

清河之名字原于汉代,汉高祖四年置清河郡,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在清河这片地域之中有一条河流经这里,名为清河,因此得名。

不过在北魏时,清河县更名为斌强县,并入了冀州的长乐郡,直到随代开皇六年才是又改了回来。

清河县地处河北道,距离现代的燕京并不算远,这片地域在古时是黄河和海水冲刷出来的,地貌以平原为主,少山,地域比较平坦,居住起来算是一块不错的地方。

而清河县除了地理位置极佳,在历史上还有着一些传奇色彩,我国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的家乡就在这里。

还有就是古代的四名知名度极高的人物,武松、五大郎、潘金莲、西门庆,他们四人演绎的“《书剑情仇录》”也在这里。

当然,这清河县的传奇又岂止这些,宰相之乡、状元之乡、张崔姓氏的起源之乡,很多的名头让这清河变成了一个及其神秘的地方。

这样一想,杨萧甚至觉得自己的穿越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杨萧眼前的村庄名叫张家村,地处清河县西南,虽然唐初动荡较大,但这张家村并没有被波及太多,生活也算安定。

不过这张家村中的本性人家却流失很多,其中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随末的统治造成的,具张嫂所述,当时很多的壮丁都被抓去修建大运河。

因为清河县的地理位置原因,这里的男丁流失也比较严重,到最后很多人都逃离了这里,直到建唐之后才是安定了下来。

“呦,小兄弟能下床了。”

杨萧回头,看到张嫂手中挑着一支椭圆形的木框,木框中放着一些山间的野菜,看样子是打算去孙嫂的冷淘店帮忙。

杨萧笑了笑,对这个大眼睛的大嫂,杨萧还是极有好感的,有时孙嫂的冷淘店忙时,都是张嫂给自己送吃的,而且还经常与杨萧聊一些这个时代的东西,孜孜不倦的很和人。

“是啊,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出来溜溜,再躺下去怕是要呆出病来了。”

张嫂听言又是打开了话匣子。

“对,人就得多动动,我家那汉子要是有你这想法,我就烧高香了。”

“张嫂你这是去孙嫂的店里?”

“是啊,今天村里去县城戍卫的府兵回村,每次回来他们都会去孙嫂的店里吃些东西,这不野菜不够了吗,我才去村东头的地里挖了些,正要给孙嫂送去。”

杨萧点了点头,他知道那府兵是什么,要说大唐之所以繁衍几百年而不倒,还真是亏了这府兵制。

“张嫂,你看我这也没什么事,要不你也带我去孙嫂的店里溜溜?哪怕帮着收拾收拾碗筷也好。”

张嫂笑了起来,眼角的鱼尾纹都是聚集在了一起。

“好小子,也不枉费孙嫂救你一命,那就走吧。”

说完张嫂便向前走去,杨萧也跟了上去。

然而还没走出多远,张嫂突然停了下来,一本正经的看向杨萧。

“对了小子,今天除了我们村的府兵之外,新到任的步兵校尉也会来我们店里,你可别瞎说话,以免得罪了人家。”

杨萧一愣,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看来上次杨萧的话还真是吓坏了她们。

说完,二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张家村的村头。

PS:这本书虽然有系统这种“高大尚”的东西,但还是会尽量遵循大唐当时的一切设定,如果有朋友看出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会改正的,谢谢。